植物科学学报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武汉植物学研究》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(学报级),1983年创刊,国内外公开发行。主编由植物学家黄宏文研究员担任;编委会由国内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专家、学者共47人(其中5位院士)组成。本刊以促进学术交流,推动学科发展,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,主要报道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创新性、有重要意义的原始研究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,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、新方法等。栏目设置有:研究论文、技术与方法、综合评述、研究简报、学术讨论、重要书刊评介、学术动态等。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、大专院校师生,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。    《武汉植物学研究》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、中国中文核心期刊,已被美国《化学文摘》(CA)、俄罗斯《文摘杂志》(AJ)、美国《生物学文摘》(BA)、日本《科学技术文献速报》(JST)、英国《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》文摘(CABI)、美国《剑桥科学文摘:自然科学》(CSA:NS)、波兰《哥白尼索引》(IC)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核心库、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(CSTPCD)、中国知识资源总库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》、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、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、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(CAJCED)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SWIC)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、《中国生物学文摘》、《中国农业文摘》、《中国林业文摘》、《中国药学文摘》等20余种数据库或检索期刊收录。现已与美、英、日、瑞士等国家的十多个单位建立了期刊交换关系。本刊曾四次荣获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,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、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。    《武汉植物学研究》为双月刊,大16开本,全铜版纸印刷。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000-470X,国内统一刊号:CN 42-1149 / Q。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,发行代号:BM872;国内邮发代号:38-103,定价15.00元,全年90.00元。    编辑部地址:武汉市武昌磨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内    邮政编码:430074    电话:027-87510755             

三伏天8种养骨食材科学搭配

时间:2025-07-02 16:59:32

三伏天前后,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容易导致人体虚热,此时骨骼和关节的养护尤为重要。传统养生认为,白菜、萝卜等性寒食材可能加重体内湿气,不利于阳气生发,而选择温润滋补的食材则能强健筋骨、提升精气神。以下结合季节特点,为您解析8种养骨食材的科学搭配与食用建议。

一、燕麦:水溶性纤维助力骨骼代谢

作为全球公认的健康食物,燕麦富含β-葡聚糖和矿物质如钙、镁、磷,能促进钙质吸收并调节骨骼代谢。其水溶性纤维像“海绵”一样吸附肠道中的胆固醇,间接减少炎症对关节的损害。建议搭配牛奶或枸杞煮粥,既缓解夏季虚火,又为骨骼提供持续能量。

二、黑豆与核桃:植物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黄金组合

黑豆的异黄酮可模拟雌激素作用,延缓骨质疏松;核桃中的ω-3脂肪酸则像“关节润滑剂”,减轻运动磨损。两者共同食用(如黑豆核桃露)能增强骨密度,尤其适合潮湿天气下关节僵硬的群体。

三、枸杞与山药:滋阴润燥的养骨搭档

阴虚体质者在夏季易出现燥热伤津,枸杞的玉米黄素和山药黏液蛋白可协同滋养骨髓,改善腰膝酸软。推荐将山药蒸熟后拌入枸杞蜂蜜,或与银耳同炖,形成“黏稠保护层”养护关节软骨。

四、红枣与黄芪:补气生血的动力引擎

红枣的铁和黄芪的多糖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,如同为骨骼“充电”,缓解湿热导致的乏力。黄芪红枣茶(加少许燕麦)可提升血氧输送效率,帮助肌肉和骨骼快速恢复活力。

五、银耳:胶原蛋白的天然补给站

银耳中的植物胶原虽不同于动物源性,但其多糖结构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,搭配燕麦或百合炖煮,可形成“胶质网”强化骨骼韧性。

饮食禁忌与替代方案

白菜、萝卜性寒,过量食用可能抑制脾胃运化,建议用清炒山药或燕麦蔬菜饼替代。若虚热症状明显,可减少核桃用量,增加银耳、枸杞等凉润食材的比重。

场景化搭配示例

早餐:燕麦枸杞粥配蒸山药;午餐:黄芪红枣炖鸡腿(去油腻);晚餐:黑豆核桃浓汤佐银耳沙拉。通过温凉平衡的膳食结构,既能应对高温湿气,又能为骨骼打下坚实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