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科学学报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武汉植物学研究》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(学报级),1983年创刊,国内外公开发行。主编由植物学家黄宏文研究员担任;编委会由国内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专家、学者共47人(其中5位院士)组成。本刊以促进学术交流,推动学科发展,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,主要报道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创新性、有重要意义的原始研究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,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、新方法等。栏目设置有:研究论文、技术与方法、综合评述、研究简报、学术讨论、重要书刊评介、学术动态等。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、大专院校师生,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。    《武汉植物学研究》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、中国中文核心期刊,已被美国《化学文摘》(CA)、俄罗斯《文摘杂志》(AJ)、美国《生物学文摘》(BA)、日本《科学技术文献速报》(JST)、英国《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》文摘(CABI)、美国《剑桥科学文摘:自然科学》(CSA:NS)、波兰《哥白尼索引》(IC)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核心库、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(CSTPCD)、中国知识资源总库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》、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、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、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(CAJCED)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SWIC)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、《中国生物学文摘》、《中国农业文摘》、《中国林业文摘》、《中国药学文摘》等20余种数据库或检索期刊收录。现已与美、英、日、瑞士等国家的十多个单位建立了期刊交换关系。本刊曾四次荣获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,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、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。    《武汉植物学研究》为双月刊,大16开本,全铜版纸印刷。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000-470X,国内统一刊号:CN 42-1149 / Q。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,发行代号:BM872;国内邮发代号:38-103,定价15.00元,全年90.00元。    编辑部地址:武汉市武昌磨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内    邮政编码:430074    电话:027-87510755             

冬吃萝卜夏吃姜:天人合一的饮食智慧与四季养生实践

时间:2025-05-28 10:40:15

中国民间流传的养生谚语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蕴含着顺应自然节律的深刻哲理。冬季寒冷干燥,人体易积内热;夏季湿热交蒸,脾胃常受寒邪侵扰。萝卜与姜的搭配,恰是古人通过食物平衡阴阳的智慧结晶,通过调节脏腑功能,达到“不用医生开药方”的养生效果。

夏季生姜:驱寒扶阳的天然药

夏季虽外显炎热,但人体因频繁接触冷饮、空调等,易形成“外热内寒”的状态。生姜性温,其辛辣成分能刺激血液循环,驱散脾胃虚寒,缓解因寒湿导致的腹胀、食欲不振等问题。现代研究进一步表明,生姜中的姜辣素可促进排汗,辅助体温调节,兼具提神醒脑之效,恰似为身体注入一股温煦的“能量流”。

从食疗实践看,姜的用法多样:

姜茶:切片冲泡,驱寒的同时增强免疫力,尤其适合空调房内久坐的人群;

红糖姜水:煮沸后饮用,既能缓解风寒感冒的初期症状,又可温补女性经期气血;

姜炒肉类:与猪肉同炒,生姜的辛香可化解肉类的油腻,促进消化吸收。

冬季萝卜:降火顺气的肠胃清道夫

冬季人体活动减少,饮食偏向高热量,易生燥热。萝卜性凉,尤以白萝卜为代表,其富含的芥子油与膳食纤维,能加速肠道蠕动,化解积食,堪称“天然消食片”。生吃白萝卜时,辛辣成分可刺激胃液分泌,缓解胀气;熟食则转为甘润,与羊肉、猪肉同炖,既能中和肉类的燥性,又可补气顺气,形成“荤素平衡”的养生搭配。

需注意的是,萝卜种类不同,功效略有差异:

青萝卜:与白萝卜性效相近,但水分更足,适合榨汁润燥;

胡萝卜:虽名中带“萝”,实属伞形科,主攻补肝明目,与十字花科的白萝卜并无亲缘。

食材配伍:1+1>2的养生法则

单一食材的效用有限,但搭配得当可事半功倍。例如:

姜枣茶(生姜+红枣):夏季饮用,姜的温散与枣的甘润结合,既防寒又补血;

萝卜羊肉汤:冬季炖煮,萝卜的凉性平衡羊肉的燥热,同时提升汤的鲜甜。此类组合不仅调和药性,更兼顾口感,使养生融入日常饮食。

四季轮转中的养生实践

将谚语转化为行动,需结合生活习惯:

夏季晨食姜:早晨嚼一片醋泡姜,或饮姜茶,借助阳气升发之时驱散夜积寒湿;

冬季晚餐萝卜汤:晚餐用萝卜煲汤,减轻肠胃负担,避免积食影响睡眠。

食物与季节的呼应,本质是人体与自然的共振。萝卜与姜,一寒一温,一清一补,恰如太极两仪,在四季更迭中守护健康平衡。这种“以食代药”的智慧,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,更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疗愈的捷径。